按照晋绥军当时的炮兵团编制,一个团辖3个炮兵营、一个营辖3个炮兵连,理论上每个团有兵力约1100人,另有火炮36门。当然为了便于驮载运输火炮,一个炮兵团内还有数百匹骡马。
经历了1937年的太原会战后,晋绥军步炮部队均损失惨重,尤其是太原失守后,因为失去了兵工厂的造炮能力,因此晋绥军的炮兵便不能维持9个炮团的规模,而是在取消了4个炮团编制后,充实剩下的5个团,而炮兵第25团就是其中之一。
当然,尽管是充实后的炮团,但其规模却不如往前。
据1938年时统计的晋绥军炮团编制状况,第25团实际编有3个炮兵营,其中第1营、第2营均为三连制,第3营则只有两个连,另外每个连均少一个班。
就火炮的装备情况来看,第1营、第2营均从原先的4门制连,改为3门制连,所以一个炮兵营装备的火炮数量就从12门下降到了9门;第3营所辖的也是3门制连,但因为只有2个炮连,所以只有6门炮。
因此炮兵第25团的第1营装备9门炮、第2营装备9门炮、第3营装备6门炮,全团总计装备24门炮,较之原先的编制状态,炮数只有先前的三分之二。
至于装备的火炮类型,则为仿造日本大正六年式山炮的晋造13式75毫米山炮。
这种火炮的性能不及原版,而且由于山西造的品控不佳,所以使用寿命和威力、射程都差些意思,但是在当时的国内部队中,能用这种级别的山炮用就算不错了。
所以这个炮兵团随着傅作义出走绥远后,当然便成为了傅作义和第35军力的“宝贝疙瘩”。
在1939年底到1940年初的包头、绥西、五原等三次战役中,炮兵第25团随同步兵部队多次出击,总计打出了2000余发炮弹,消灭了大量日军。
不过在残酷的战斗中,炮兵第25团也付出了相当大代价。
据第8战区在包头、绥西、五原的战斗详报中所载,在三次战役中炮兵第25团总计阵亡98人、负伤90人、失踪58人。
在火炮损失方面,包头战役中损失8门山炮、绥西战役中损失6门山炮、五原战役中损失3门山炮,总计损失17门山炮。
如上面所载,炮兵第25团原来装备的火炮数为24门,如果按照这个编制数计,那么在三次战役中炮兵第25团损失的山炮数占到了编制的七成还要多,基本上从一个炮兵团的实力打成了一个炮兵营的实力。
因为当时傅作义部队已经从晋绥军中脱离,所以该部的武器弹药已不能从山西方面获得,事实上当时的阎锡山仅剩晋西一隅,而且撤到后方的兵工厂也不能再制造山炮,就算阎锡山乐意也不可能给傅作义补充火炮。
而老蒋方面的话,当时的火炮也是抢手货,不清楚后续是否给傅部炮兵补充了损失。
不过在1940年的大战中,傅作义的步兵部队损失也很大,这很可能也是此后几年时间内绥远方面大战较少的重要原因了。
当然了,日寇因为经历了上述三次战役的严重打击,其亦不敢再轻易进军绥西,绥远方面的抗战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斗争阶段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